宇宙位于虫洞内核 穿越虫洞不是梦(5)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开始从事一项类似的开拓工作——即时空的几何化——也被称为“几何动力学”。爱因斯坦和惠勒的不同在于前者抵制量子力学的概率统计方法,而后者对此表示欢迎,并希望找到一种能够把一切都展示在阳光下的几何学量子理论。

  惠勒给“爱因斯坦-罗森桥”起了个绰号叫“虫洞”,他找到了一种能够使粒子从类似实体的时空泡沫中涌现的方法。

  这些虫洞会随机地在几何学泡沫中以量子波动的形式出现。场力线会依次从虫洞通过,并产生出已知的粒子属性,如电荷。在这种形式下,秩序会在原本纯粹的无序中产生。

  

  虫洞的一个简单类型将广义相对论史瓦西方案以两个不同的面连接了起来。史瓦西方案诠释了一个静态的、不带电荷的质量球体对空间的弯曲效应。惠勒认为这个方案同时也能够为“黑洞”这样高度紧凑的坍缩恒星内核提供一种模型。位于宇宙不同部分的这种黑洞,在原理层面,可以用虫洞相连。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后,惠勒发现这样的连接是不稳定的。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惠勒的博士生,他的通俗版广义相对论教材合作者,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开始研究虫洞这个课题,以满足另外一种诉求:探索在星际空间中走捷径的可能性。

  

  索恩的动力来自卡尔·萨根的请求。当时后者正在写小说《接触》,讲述人类与外星文明的首次接触。在萨根的情节设计中,需要有一种装置,能够快速地在星系之间旅行。他考虑了存在于黑洞之间的史瓦西虫洞,但是索恩告诉他这行不通。即使有办法让它们保持稳定,黑洞之间的连接也会把旅行者压碎、烧死。

  倒霉的宇航员在到达黑洞中央的奇点——这个密度无穷大的点时,会被像软糖一样拉长、烧焦。长话短说,史瓦西黑洞虫洞是一个死亡陷阱,而非快车道。(旋转的黑洞,或称“克尔”黑洞,则是另外一种类型,它们的奇点像是一个环,有可能使人在某种情况下得以幸存。)

  索恩为满足萨根对“友善”(或者说至少要对有经验的宇航员足够友善)虫洞的需求而努力地进行了思考。他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的研究生米歇尔·莫里斯。广义相对论拥有极强的灵活性,能够构建任何类型的几何图形,而只需你为质量、能量的分布提供正确的配置。

  

共7页: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人们一直对于长生不老有着十分好奇的研究,而动物界灯塔水母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能够无限繁殖并且长生不老,那么,...
    虫洞奇闻指数:2701
  •   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些外星人是怎么来到我们的星球,以下是一些解释,但如此高科技的文明很有可能用的方式是我们目前...
    虫洞奇闻指数:864
  • 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市(Omsk)天空出现神秘白光物体,上千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首都阿斯坦...
    虫洞奇闻指数:679
  • 宇宙当中存在平行宇宙吗?虫洞是不是连接我们所在宇宙与多维宇宙的时空隧道?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吗?这些困扰着人类科学...
    虫洞奇闻指数:702
  • 虫洞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