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首现完整明代窑场


京沪高铁天津段考古获重要发现
酱釉瓷器、陶器和银、铜饰件等各类文物百余件
  日前从市文物部门获悉,由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武清区周立营、青坨、南刘庄,北辰区双口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遗址3处,揭露古墓葬8座,窑址2处,出土有酱釉瓷器、陶器和银、铜饰件等各类文物百余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京沪高速铁路天津段北起武清,南至静海,全长近100公里。2007年6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建设工程沿线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共发现10处古代遗址。去年10月,在建设部门配合下,该中心开始对发现的相关遗址进行考古勘探与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在武清区青坨遗址揭露出保存非常完整的明代窑场遗存。该遗存以陶窑为中心,周围分布有制坯场、晾坯场、排水沟、蓄水池等相关重要遗迹,这些遗迹组成一个功能基本完备的窑场体系。
  根据出土遗物推断,该窑场为制瓦作业区。考古专家陈雍说,以往的考古发现仅限于单体陶窑遗迹,而窑址周围相关功能设施并不十分清楚。此次考古发掘难能可贵的是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内,首次揭示出天津地区功能完备的古代窑场,大大增加了窑址所蕴含的信息量和研究价值,为今后同类遗存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在国内同类考古发掘中也是不多见的。在该遗址另外区域还清理了明清时期墓葬3座,出土器物有瓷碗、瓷盘、陶盆、银饰及铜钱等各类文物。
  另外,在武清区周立营遗址还发现元代窑址1处,该窑为圆形,窑室直径近3米,顶部虽已遭破坏,但下部结构却非常清晰完整,窑室、窑壁、窑床、窑门、烟道、操作间等结构均保存完好。在窑壁外部填土中还出土了较为精美的黑釉瓷碗等文物。根据窑室内出土的尚未烧造的泥制瓦坯判断,该窑址为元代烧瓦窑。
  此次发掘的青坨遗址和周立营遗址毗邻,遗址中心区域年代分布较为集中,均为元代至明代,且分别发现了烧制不同规制建筑材料的元代窑址和明代窑址,如此集中的分布密度,说明此处至少在元明时期应该为该地区重要的建筑材料烧制区。上述重要发现为研究该地区当时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在考古界当中有许多超出人类认知的考古遗迹发现,也也随之而来发现了许多诡异的考古文物,甚至还发现了吸血鬼的骨架...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英国西北的林多·莫斯沼泽地挖泥炭的工人曾偶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一位25岁男子的遗体,且面朝沼泽地。考古学家对这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67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