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新乡段发掘出隋代开国公乞扶令墓


  本报新乡讯昨天上午,记者从新乡市文物管理局获悉:在南水北调工程新乡段的考古发掘中,已挖掘出古代墓葬895座、古代灰坑8处及汉代粮仓等遗址,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较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墓葬和珍贵文物,涉及战国、汉代等9个朝代的墓葬均有不同数量。
据悉,南水北调工程途经新乡市的辉县市、凤泉区和卫辉市,涉及20多个行政村,全长78公里,文物勘探面积140多万平方米。自今年5月份,中国社科院、郑州大学、武汉大学等10余个文物发掘单位,进入考古发掘工地实施发掘工作。截至昨日,除中国社科院、洛阳二队、武汉大学、新乡市文物工作队仍在进行发掘工作外,其他文物挖掘单位的发掘工作已宣告结束。
在位于卫辉市唐庄镇大司马村北的大司马墓地,四川大学考古队共发掘出古墓葬28座,其中一座隋代开国公墓震惊了考古人员(如图)。该考古队的一名队员告诉记者,该墓为唐墓,埋葬着隋代开国公乞扶令和他的夫人郁久闾氏。墓中出土有墓志两方、四神石刻、彩陶、铜器等百余件文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一块《开国公墓志全名》详细记载了开国公乞扶令生平事迹,历史价值极高。
在凤泉区老道井墓区,河南大学考古队发掘出一座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明代石室墓,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为明代潞王夭折的两个儿子之一的墓室。该墓北距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王陵墓仅200余米。由斜坡墓道、过厅、东西耳室和后室四部分组成,整个墓室均为青石结构,面积约70平方米。记者在地宫内看到,一口石棺已经断裂,墓室内散落有少量古铜钱和零碎陶片。记者用手推了推两侧耳室的石门,竟还能开合自如。
新乡市文物管理局文物管理科科长贺惠陆告诉记者,该墓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太子墓”,地宫仿潞王形制,只是小了点,就连墓室封门的青石结构和墓门石刻辅首纹饰也与潞王陵地宫并无二样。
记者在辉县市大官庄发掘现场看到,武汉大学考古队发掘出的一座东汉墓葬,竟有九个墓室,十分罕见,可惜墓已被盗过,墓主人身份目前还无法确定。(记者 刘新萍文图)

不推荐你看的:

  • 这双胞胎干尸的身份,考古学家还没有办法确认她们的身份,在古墓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千年干尸身份的东西,科学家已将...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18
  • 1968年5月,河北省满城县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解放军某部奉上级的命令,正在这里进行一项绝对保密的国防工程;谁也没有...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5964
  • 考古工作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发现了之前未知的第二圣殿晚期时期聚居地,还在其房屋之一内找到一批罕见的古币。这批保存...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1037
  • 当年吕遵谔先生讲旧石器时代考古课,是在北京周口店上的。本来这个课如果按照过去的授课方法,需要先在学校课堂讲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1307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