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由此可见,王羲之每到一处笔砚不离手,所以他每走一处都给当地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当然,他的书法水平也因此而跃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书法成就是以牺牲池塘水为代价的,他所到之处必有污染;千百年来人们只记得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兰停集序》,却很少提及他对当时环境的污染,如果用现代思维方式评判他,他要算是对环境污染最早的历史人物了。
笔者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一千多年前,在那个没有工业的年代,许多地方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尤其是像池塘,当时人畜可以共饮,洗衣、洗菜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由于王羲之一人之爱好,便将清澈的池塘变成恶臭的黑水,导致大家都跟着他遭受环境污染之苦。当然,王羲之对待书法的执着追求,和不言放弃的精神,终使其登上颠峰,成为一代杰出的书法家,也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精神食粮和宝贵的书法遗产,这些都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