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太阳间发现磁性隧道 每8分钟接通一次(2)


  几位发言人在这个学术讨论会上已经概括地描述了磁通量转换事件是如何形成的,他们说,在地球的光面,即靠近太阳的一面,地球磁场紧紧挤压着太阳磁场。大约每8分钟这两个磁场就结合一次,形成一个“隧道口”,粒子可通过这个口流出来。这个入口采取磁性圆筒的形式,宽度大约跟地球磁性圆筒一样。欧洲航天局的4艘“星团(Cluster)”飞船和美国宇航局的5颗热散发成像系统(THEMIS)探测器已经飞过这些圆筒,并围绕它们进行研究,测量它们的维数,并检测有多少粒子通过它们。斯贝克说:“它们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星团”和“热散发成像系统”已经直接收集了磁通量转换事件的样本,理论家可根据这些样本检测结果,用电脑模拟磁通量转换事件,并推测它们的行为。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太空物理学家吉米?雷德尔在该学术讨论会上展出了一种此类模拟。他告诉他的同事们说,这个圆柱状入口倾向于在地球赤道上空形成,然后翻滚到处于冬季的地球极区。12月份磁通量转换事件翻滚到北极,7月份它们移动到南极。
  斯贝克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是以前认为的频率的2倍。“我认为有两种磁通量转换事件:积极的和负极的。”在积极的磁通量转换事件中,粒子更容易穿过磁性圆筒,它们是地球磁器圈的重要能源渠道。负极磁通量转换事件是,磁性圆筒的阻力更大,粒子更难通过,它们的内部结构使粒子和磁场不容易通过。对专家来说,当行星际磁场(IMF)向南转移时,赤道附近就会出现正极磁通量转换事件。当行星际磁场向北转移时,高纬度区域就会形成负极磁通量转换事件。斯贝克已经总结了负极磁通量转换事件的特性,而且他现在正在鼓励他的同事们从“星团”和“热散发成像系统”的数据中寻找负极磁通量转换事件存在的迹象。他说:“负极磁通量转换事件可能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不进行研究,就无法弄清楚这些事情。”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以人类目前的科技,还无法完全理解黑洞的原理。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黑洞,人类观测到许多极为庞大的黑洞,是太阳质量的...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5
  • 自从黑洞被人类观测到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日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巨型黑洞,虽然没有超级黑洞那样庞大,但同...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42
  • 半人马座是离我们地球十分遥远的宇宙中的星系,据说半人马座的星系是里面最恐怖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07
  • 环地彩虹弧现象是一种发生概率极低的罕见现象,一般发生在太阳位于高空位置,其光线穿过高海拔带有较多冰晶的卷云层形...
    宇宙探索奇闻指数:203
  • 宇宙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