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恐龙沉溺在陷坑中死亡,它的尸体只占陷坑一部分,其他动物将相继落入泥泞的陷坑,最终形成一个死亡之坑。几个月之后,很可能一些动物途经这个陷坑时也会幸免,因为坑内已有大量尸体。
史密森尼安国家历史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古生物学馆长汉斯-迪特尔-休斯(Hans-Dieter Sues)说:“死亡坑是大型恐龙脚印的理论是可行的,这种小型食草兽脚亚目恐龙通常以小群队伍排列行走,它们很容易落入这样的地面陷坑。”
休斯强调称,无论这种陷坑是如何形成,在陷坑内发现这些恐龙骨骸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1.6亿年前的兽脚亚目恐龙非常接近于鸟类,这些骨骼化石对于构建动物飞行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虽然小型掠食性恐龙在侏罗纪时期非常普遍,但发现它们的残骸却非常罕见。这是由于像这样的小型恐龙尸体会被其他的掠食动物撕碎吞食,它的骨骼很小很难保存到现在。
在陷坑中发现多只相同种类的恐龙,可使古生物学家更好地理解恐龙的生长阶段和年龄,它们大量生存在野生环境中。这项发现有助于填补侏罗纪中期至末期的化石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