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考古发掘重大发现“西周窑炉”(图)(4)

  “我们于今年11月初正式展开考古发掘工作,由9名专业技术人员和50名民工组成的队伍,历时40多天,发掘出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遗址现象和器物。现阶段,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长刘岩向记者介绍。在考古发掘现场,记者看到,28个探方呈田字形矩阵罗列排开,每个探方长宽各5米,深2.5—3米。大部分遗物都出现在前面已经完成的27个探方当中,最后一个探方的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西周窑炉保存完整

  历经2000多年犹可通火

  经过发掘,一些探方的壁面上,叠压明显的黑色灰质层显而易见。刘岩告诉记者,这是古代人类生火做饭或取暖、烧陶后留下的生活痕迹。本次发掘共清理出96个灰坑,是新石器时代特有的一种遗迹现象,多由古代人类使用的窖穴、水井、取土坑等废弃后形成。在这些灰坑中,发现了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坑、圆形直壁的筒形坑、圆角长方形坑、椭圆形圜底坑和不规则形坑等好几个种类。有的灰坑壁面还留有清晰的工具痕迹。

  25号探方对本次发掘贡献最大。工作人员在这里清理出一座西周时期保存完好、研究价值极高的烧制陶器的窑炉。窑炉略呈圆形,由窑门、火膛、窑室三部分组成,窑前有工作面。窑门保存基本完好,呈拱形;火膛平面呈长方形,低于窑室平面;窑室整体呈拱顶状,顶部缺少。最令人惊叹的是,室底部一周及中部有“十”字形通火沟槽至今仍清晰可辨,窑室后部有竖直烟道。火膛和窑室内壁烧结面坚硬,显示这座窑炉使用时间较长。窑炉结构保存完整,假若如今在炉膛里生火,做熟一大锅饭是不成问题的。“保存如此完好的烧陶窑炉,在晋城地区尚属首例,为我们研究古人烧陶术提供了真实样本。”刘岩说。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在考古界当中有许多超出人类认知的考古遗迹发现,也也随之而来发现了许多诡异的考古文物,甚至还发现了吸血鬼的骨架...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大约3200年前,两支军队在波罗的海附近的一处河流渡口发生了冲突。然而,教科书中并没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录,因为在...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62
  •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245
  •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160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