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图)(2)

据悉,“二连巨盗龙”的发现纯属偶然2005年4月,著名恐龙专家徐星博士在恐龙化石所在的盆地进行常规普查时,偶然发现一块化石,之后又在周边发现了几块骨头化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修理,最终确定这是一具巨型恐龙的化石。

“巨盗龙”披羽毛善奔跑

由于“二连巨盗龙”体型巨大,因此研究者在野外发现期间曾经一度认为它属于暴龙类,但研究最终肯定了“二连巨盗龙”属于窃蛋龙类,并且代表一种过渡类型的窃蛋龙类。

“二连巨盗龙”体重大约是其近亲尾羽龙的近300倍,科学家们推测“二连巨盗龙”也像尾羽龙一样体披羽毛。而且,专家们还发现:“二连巨盗龙”的后肢比例非同寻常,一般来说当恐龙体型变大时,其四肢会变得更加粗壮,远端部分会变得更短。但是,“二连巨盗龙”却后肢纤细,小腿修长,这标志着它的奔跑能力肯定强于其他恐龙。

媒体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参观正在展出的二连巨盗龙部分骨骼化石。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二连巨盗龙头骨化石、股骨化石以及全身模型。新华社记者李志勇摄

恐龙死亡时约11岁

通过对“二连巨盗龙”的骨骼微观特征分析,科学家们发现,化石标本大约在11岁左右时死亡,死亡时刚刚进入成年期,推测完全成年的“二连巨盗龙”体重要远远超过1400公斤。

科学家们还运用CT扫描技术对其脊椎内部进行了观察,发现其内部具有海绵状结构,与一些大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相似,可能是适应减轻体重的一种策略。

长喙功能仍是谜

关于新发现的“二连巨盗龙”,至少有两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一是“巨盗龙”像鸟类和其他窃蛋龙类一样,没有长牙齿,而是发育了一个巨大的喙,它是用来切割植物还是猎食小型动物?甚至还是用来压碎蛋壳呢?这些都是谜。此外,科学家们至今还不能够确认“二连巨盗龙”脊椎体上一些奇特孔洞的功能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在考古界当中有许多超出人类认知的考古遗迹发现,也也随之而来发现了许多诡异的考古文物,甚至还发现了吸血鬼的骨架...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大约3200年前,两支军队在波罗的海附近的一处河流渡口发生了冲突。然而,教科书中并没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录,因为在...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62
  •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245
  •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160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