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奇闻:最年长考生103岁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发生过哪些奇闻逸事呢?

秋闱三场考九天七夜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考试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充饥。

预考未通过叫“落海”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乡试为全国性考试,也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因此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本文所说的主要是乡试。

要想参加这个古代“高考”,比现代难度大多了。

就明清规定而言,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参加乡试的,首选得通过小试,即俗称的童子试,成为秀才后才有可能。秀才还要通过岁试、科试,才有资格参加乡试,科试在乡试之前举行,可以看成是乡试的预考。通过科试的秀才被允许参加古代的“高考”乡试。如果科试没有通过,则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补考的机会,称为“考遗才”。

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便可以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了。因为会试的考场设在京城,故有“进京赶考”一说。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贡士”,获得参加最后、也是最高级考试廷试的资格。

最年长的考生为103岁

读过《儒林外史》的,应该都会对“范进中举”印象深刻。其实,古代由于对士子参加考试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政策,无论什么年龄层的都可以报考。但因考试所涉“四书五经”等海量诗书典章,因此,能通过预试到江南贡院进入乡试的,极少有“神童”,相反“范进们”倒是常见的。在江南贡院的考生中,曾有年龄最大的考生是广东103岁的陆云丛。而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朝的尹

推荐文章: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 飞来横祸 未来世界 最贵的香烟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近日,日本台湾等地爆发了美魔女的热潮,日本42岁的井上和子外貌看起来更像20多岁的少女,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是以为外婆...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222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非常多的疾病,但是基本都能够得到解决。但是还是有一些在医学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疾病,无法得...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202
  • 双色球、体彩灯都是彩票的一种。彩票,是奖券的通称。奖券,一种证券,上面编有号码,按票面价格出售,彩票是一种以筹...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567
  • 荣升外公的谢姆,也是在14岁时和15岁的女友生下女儿。早生早育似乎成为这个家族的遗传。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英国少男少女...
    奇人异事奇闻指数:2848
  • 奇人异事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