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而衰(2)

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唐后期区域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人口迁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人口的迁移有战时被迫迁移,也有自发迁移,而后者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户籍政策。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从北方迁到南方,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分权,它有助于地方政府独立决定和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事务,这大大激发和增强了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力和地方政府管理的自觉性,于是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位置日渐凸显,使得地方政府承担了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在地方经济建设上,南方地域成就最为突出。它们利用地方财政结余兴修水利、改善交通甚至蠲赋息役,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唐以后发端于地方的经济变革,历经五代,至宋被逐步固定下来。有宋一代井田、均田和限田之议虽多,但事实上,都是沿着中唐以来的路径发展而来的。在商品经济领域,北宋政府除了对盐、茶、酒等少数重要商品坚持专卖以外,对其他的商业部门仍然委托地方政府管理。由于中央集权控制力较为单薄,使得经济规律在这些部门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从而促进了这些经济领域的迅速发展。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格局改变了以往唐宋中央集权下的制度设计,顺应了地方自发的经济秩序,从而为后来国家经济制度注入了鲜明的地方性特征。同时,它也让中国古代社会诸如人口、土地、资本、市场等经济因素摆脱了原有的制度束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如果将唐宋中央与地方分权视阈进一步拓宽,我们还会发现,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建设主要来自于中央集权的国家干预和对地方经济自发秩序的认同两个道路,以唐代安史之乱为界限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中央集权的国家干预为主,后期则主要适应地方经济的自发秩序。从这一角度观察,发生在唐宋之际的中央与地方分权以及经济变革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为皇帝,是为明代宗(或称明景帝)。後来,兵部侍郎于...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6360
  • 补子又称 胸背 ,简称 补 ,指中国明朝及清朝、朝鲜王朝、越南黎朝至阮朝、琉球国官员服装上,位于胸前和背后的方形装...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4535
  • 曹锟早年以贩布为生,后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帮袁世凯训练新军。1915年,因支持袁称帝,被封为一等伯。1916年,曹锟因...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788
  •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1136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