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里的“文字”:恐龙足印化石

恐龙足印化石作为研究恐龙生理生活习性的重要资料,同恐龙骨骼、恐龙蛋等化石一样,被学术界认为是恐龙系列化石的珍品。

  珍藏在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中的恐龙足印化石,是目前国内博物馆馆藏的最大一块,长6米,宽3米,面积18平方米,总重量约17吨。它出土于甘肃永靖(距离省城兰州约50-60公里),大约是距今1.1亿年前的白垩纪留存下来的。所有的足印(共23个足印)均产于蓝灰色中层状含砂岩层面上,包括蜥脚类恐龙(植食性)和兽脚类恐龙(肉食性)两大类型的足印。其中蜥脚类足印为12个,兽脚类足印为11个。

  各类化石的形成,是一个近乎苛求的过程,成功率大约在十万分之一左右,恐龙足印形成化石比其他化石形成的条件更加苛刻,成功率更小。假如恐龙从很干燥的地面上走过,则无法踩出足印;若从很稀湿的泥或沙地上走过,虽易踩出足印,但在抬脚时因难以定型而极易消失。只有在泥沙地面湿度适中时,足印才能清楚地留下来,且已形成的足印还需要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埋葬,以免被自然力所破坏。这也表明了恐龙足印形成的或然性和珍贵性。

  化石只不过是一堆古老的石头而已,尤其是足印化石,没形没状的,只不过有几个印记,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恐龙足印是恐龙在生活过程中留下的有一定运动方向性的遗迹化石,只有对足印化石进行研究才可以知道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足印化石同其他化石一样带有很多信息,被称作是地层里的“文字”。古生物学家只有通过对恐龙骨骼、遗迹、遗物等化石的研究才可以全面了解恐龙,对含恐龙化石的岩石进行研究,才可以再现恐龙生活的古地理环境和气候。

  据专家分析,在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兰州盆地为一内陆淡水湖。虽然当时的气候环境依然温暖潮湿,植被资源也还丰富,但是,那时的兰州盆地的气候环境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湖泊处于枯水期,沙滩露在地表,半湿半干的。恐龙从湖泊经过沙滩向岸上的森林走去,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了它们带有淤泥的足印,经过上亿年的演变,当时的足印就变成了今天的化石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鬼洞族的秘密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精绝古城中的鬼洞族为何会被毁灭呢,而精绝女王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936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