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接到报案的岭下朱派出所4位民警把现场保护了起来,并联系了金东区的文保人员和市文物局的专家。
不是恐龙蛋
只是石头蛋
昨天下午,两名专家赶到现场进行了仔细辨认,确认这些“蛋”其实并不是真的恐龙蛋,而只是由于地质活动而产生的“石结核”,外形很像恐龙蛋罢了。
听到这个结果,工人们都很失望。
金华文物博物馆副研究员徐卫告诉记者,一般,辨别恐龙蛋真假的依据有两点:
首先,恐龙作为卵生动物,下在窝里的蛋排列都是比较整齐的,至少应该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也较均匀。而这次发现的“蛋”,是散落四处的,大小相差也很大。
其次,恐龙蛋化石的形成,是因为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将恐龙蛋掩埋到了地下。由于事发突然,所以蛋一般都保存得比较完整。蛋黄、蛋清、蛋壳由于成分不同,形成化石后是有区别的,至少蛋壳看上去层次会很分明。而在这些“蛋”上,完全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从里到外都是一样的。
“这两个基本条件,工人们发现的‘恐龙蛋’一个都不具备,所以并不是真的恐龙蛋。”徐卫说。
金华出土的恐龙蛋并不多
“火山蛋”倒经常发现
其实,金华及附近地区的确曾发现过恐龙蛋。专家告诉记者,金华地区并非恐龙的主要活动区域,因此恐龙蛋并不多。
之前,市博物馆也曾接到过多起声称发现恐龙蛋的事,不过最后发现都不是真正的恐龙蛋,而只是“火山蛋”。
所谓“火山蛋”,是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射到空中,旋转跌落到火山灰上后,表面冷却,岩浆团形成的纺锤形或圆球形岩石。其通体浑黑、形似蛋类,大小不一,大的重量过吨,小的如豆。
“火山蛋”大量形成于侏罗纪时代,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发现。浙江的温州、台州、金华、丽水一带当时也属于火山群活跃地区,因此“火山蛋”比较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