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必忠认为,由于当时龙河流域的僚人只有数千人左右,目前发现的崖棺葬也只有上千穴,所以应该并非贵族或部落首长专用,而是一种普遍的墓葬现象。
“但是,同一处墓群,墓葬的位置有明显的远近关系,一个岩面上大的墓群可能是代表一个家族的墓地,聚集较近的几座墓之间可能是家庭关系。”林必忠说。
5
悬崖上怎样凿墓?
墓穴看起来异常规整,是用何种工具开凿的?林必忠认为,在唐宋时期要完成这项工程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已开始使用铁器来开凿岩石。
“当时的石匠已经开始使用一种简易机械开凿石壁,利用机械反复撞击崖壁成墓穴。”他说,从这些墓穴开凿的痕迹也可以看出来。
6
棺木为何高置于悬崖?
古人为何要将棺木放在这么高的悬崖上?林必忠说,面对这一问题,考古界目前没有统一的科学定义。有人认为是体现古人“山岳崇拜”的观念,有人认为是“彰显身份”“图腾崇拜”。他认为,比较可靠的说法应该是“弥高至孝”,意思就是先人的棺木悬得越高就表明后人越孝顺。“这是有文献依据的,”林必忠说,在唐朝张鷟著的《朝野佥载》中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
当中的“五溪蛮”正好就是崖棺葬的流行区域,包括现在的湘西、鄂西、黔东北、渝东南地区。在重庆,主要分布在乌江流域和酉水流域,包括彭水、酉阳、黔江、石柱、秀山五个区县。
7
崖棺葬是不是“二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