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巧妙躲过皇帝屠刀的牛人

  皇帝爱拿功臣下刀,也有不愿意挨的。因为他知道,眼前养活自己的人平时是慈眉善目的,但到了年底,就会俨然成为一个恶狠狠的屠户。那么这功利与存身自然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抽身隐退其实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更像一种人生的境界。所以,不要相信那共患难,同安乐的狐假虎威!
  
  ——处世篇
  
  说到功成身退,历史上的人自然不在少数。其中一个闪闪的名字——范蠡,就是一个成功隐退的人。他帮助越王勾践二十多年,最后在灭掉吴国以后居然递出辞职信。勾践拿着这封辞职信,怎么想也想不通,于是问他,“跟我这么多年,终于功成名就了,解决了后患之忧,该到与我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你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呢?”而范蠡只是表面搪拖,因为他心里想着,功成名就,能共患难但不能共荣华。荣华的背后其实就是断头台,不能看到表面的光鲜,更应看到背后的肮脏。但是,家人知道这样的消息,无不为他惋惜,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好,为何又大好之时做出了逃难的决定?
  
  其实范蠡这种想法,更像在经营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因为他懂得人生价值曲线,高位抛,低位进的道理。那么,他的人生又经历了一波三折,历史才肯善罢甘休地描写他的丰功伟绩。他觉得人贪念一生便很快招来横祸,于是急匆匆地逃到了齐国。更名改姓,从此他又当起了商人,很快就富甲一方。后来惊动了齐王,便想让他为相。后来范蠡又做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退回相印,散尽家财。家人不理解,范蠡回答说,如果只取不施,侍富不仁,那这种方式为什么不放弃呢?于是,范蠡又逃到了陶邑,完全不顾家人对自己的埋怨,而一天比一天快乐。家人说他别人都在思富求财,你却说没用。范蠡又和家人说,穷与富,其实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只要用心,钱财一定会得到的。那么范蠡并没有辜负他说的那句话,他认为陶邑地势优越,四通八达,是一个经商的好地方。于是经过范蠡的巧妙经营,便很快成为了当地的首富,江湖人号——陶朱公。之后范蠡又散尽了家财,这让守财才者始终想不透的做法,却是人生的真谛。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