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研究木头电池 挑战锂电池(2)

  他们使用黄松木薄片进行测试。先用奈米碳管覆盖在薄片之上以改善其传导性,接着再在每块薄片上加上一层锡;完成之后,将薄片放入含有钠离子的电解液中,进行400次循环的充放电。控制组则是以铜薄片制成的类似电池。

  木质电池并不完美;其初期容量为339 mAH/g,但在400次循环充放电之后,只剩145 mAH/g。不过,以初步开发的原型来说已经算相当不错,而且表现远超过铜框电池;铜框电池的初期容量为50 mAH/g,100次循环充放电之后便降至22 mAH/g。

  当然,短时间内你的手机和笔电里应该不会出现木框电池,但那本来就不是两位研究者的计划。他们的研究将有助于大型钠离子电池的开发,这些电池可用来储存太阳能发电站的电力。

  附:

  1、胡良斌(Liangbing Hu)

  1997 年至2002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博士。曾获斯坦佛大学博士后,担任过Unidym科学家。美国马里兰大学能源研究中心(UMERC)成员。主要关注的领域有:碳素纳米管 技术,太阳能电池,显示屏,电池纳米材料、薄膜电晶体、人造肌肉、燃料电池,专长于透明电极、涂层、封装和晶体管。

  2、李腾(Teng Li)

  曾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求学,担任过哈佛大学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现在是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他获得过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博士。擅长于纳米技术、机械学、材料科学、软性电子。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类的寿命在慢慢增长。中国人均寿命处于全球人均水平线之上 世界卫生组织5月19日在日内...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1354
  •  果蝇是科学家们最常使用的探索生命科学的实验生命,微小的果蝇解答人类生命的大问题,其中包括有关于时间如何对生...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296
  • 其实这些研究一点都不可怕,令人恐怖的是这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试图找到一种可以控制DNA自由打开的开关,通过...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192
  • EAST的母体里嵌入了中国科学家太多自主创新的成果:从设计到建设,整个项目的自研率在90%以上,取得了68项具有自主知识产...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302
  • 科技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