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看不起读书人(2)


  
  赵匡胤的这种心理,在他与开国重臣赵普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清人毕沅《续资治通鉴》记载,赵普为宰相,权倾一时,各割据势力纷纷私下向其行贿。吴越王钱俶曾经遣使致书赵普,并送给他“海物十瓶”。赵普还没来得及打开礼物,赵匡胤突然造访(赵匡胤有突然造访亲近大臣家的“嗜好”)。置于廊下的十瓶海物没有藏起来,被赵匡胤看见了。他问赵普瓶中为何物,赵普硬着头皮说是吴越王送来的海物。赵匡胤说这海物一定很好,当场命人开启,结果发现瓶子里装满了“瓜子金”。赵普诚惶诚恐地对赵匡胤说,我还没来得及打开,实在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若是知道了,一定会奏明您然后退回去。哪知赵匡胤只是微微一笑说:“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他让赵普把东西收下,并轻蔑地说:他(钱俶)还以为国家的事情是由你这书生做主呢。据说后来赵普在京城修建豪宅,用的就是这些金子。吃惯了甜头的赵普有恃无恐,竟然发展到强买强卖、巧取豪夺、包庇贪官、滥用私人,违法犯纪到如此程度,赵匡胤不得不将其外放为地方官。
  
  有关史料记载,赵匡胤即位的第三年,曾经于太庙寝殿的夹室里立下誓碑,平时用销金黄幔盖起来,严禁他人观看。规定以后每代新皇帝登基,都要由一个不识字的宦官引导新皇到碑前叩拜、默诵。那碑上有三条誓词“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三条誓词之中,第一条和第三条涉及的面很小。第二条才是最关键的,即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不杀上书言事人很好理解,言者无罪。不杀士大夫就不可思议了,难道士大夫们就可以胡作非为了吗?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赵匡胤认为)士大夫主要是读书人,读书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成不了大气候,可以网开一面放他们一马。这是赵匡胤宽厚仁慈的一面,他的宽厚仁慈也为大宋朝留下了隐患。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可以说是千古疑案,因为赵匡胤之死和其他的皇帝不同,而是一夜暴毙,而赵匡胤为何而死千年以来一直令...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有过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之举,也有烛影斧声的赵匡胤之死谜案。除此之外,赵匡胤的皇后也是人...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1
  •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发动陈桥兵变成功后,成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之后黄袍加身登上帝位。黄袍加身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7
  •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没有花很大的代价就轻易的做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后世几千年里,杯酒释兵权也一直让人...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1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