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除嘉靖皇帝失“霜眉”之痛,猫儿房又千选万遴来一只狮猫,以填补皇帝内心的空虚。据《万历野获编》记载,这只狮猫死后,“上痛惜,为制金棺,葬之万寿山之麓;又命在值诸老为文,荐度超升”。这实在难为了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一个叫袁炜的侍讲学士,因写出“化狮作龙”之句,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后被提升为少宰,加一品入内阁,享尽荣华富贵。
这些玩物丧志的皇帝,万万没料到“宫猫”盛行所酿之患。特别是猫儿发情时期,嘶叫不绝,上蹿下跳,猫影幢幢,那些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岂能遭此惊吓,有的竟抽搐成疾,甚而夭亡,而侍奉婴儿的乳母、宦官却不敢进言。另外,供养这些“宫猫”,耗资巨大。仅以乾明门豢养的12只猫(非宫内)为例,每年消费猪肉1700多斤,肝365副。更何况“宫猫”繁多,享受更盛。
明代猫儿房和“宫猫”的繁盛,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