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恐龙(4)

  杨锺健先生还记述了禄丰盆地的另一类小型原蜥脚类恐龙中国兀龙(Gyposaurus sinensis),不过对于这个属和种都还存在争议,兀龙(Gyposaurus)的模式种南非兀龙(Gyposaurus capensis)最早是英国的古生物学家Robert Broom根据在南非上艾略特组发现的一些头后骨骼命名的,不过他最初认为兀龙是小型的肉食兽脚类恐龙(Broom, 1911);但是到后来有人把南非兀龙归入美国发现的近蜥龙(Anchisaurus),这个分类目前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支持,不过也存在很多问题(Galton et Cluver, 1976),也有人认为南非兀龙实际是南非发现的另一类原蜥脚类恐龙大椎龙(Massospondylus)的同物异名(Cooper, 1981)。

  对于中国兀龙的分类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禄丰龙的幼体(Galton, 1976),而董枝明最初支持把它归入近蜥龙,称为中国近蜥龙(Anchisaurus sinensis),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兀龙是一个独立的属,不过还没有正式命名(Galton et Upchurch, 2004)。

  另外多说一句,关于蜥脚形亚目的分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原蜥脚类已经解体,很多种类被归入了蜥脚类,比如近蜥龙。

  传统的复原图和化石装架上禄丰龙是用两足站立并把尾巴拖在地上的,但是其实没有恐龙会把尾巴拖在地上,但是一般认为原蜥脚类恐龙的确是两足行走的,因为对大椎龙的研究认为原蜥脚类恐龙的前足的确不适合支撑体重,所以建议它们可能是两足行走的(Matthew, 2007),而另一个对板龙前足的研究也支持这种说法(Bonnan et Senter, 2007),不过最近在云南禄丰发现的脚印化石表明禄丰龙很可能还是主要靠四足行走的;其实解剖学的研究和脚印化石有出入是很正常的,因为科学就是这样,总是在争论的,比如根据骨骼的形态学大部分古生物学家支持鲸类起源于一类已经灭绝的肉食有蹄类中兽类(原来归入踝节目,现在独立为中兽目),但是分子生物学却认为鲸类和偶蹄目的河马最接近,甚至提出了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来包括鲸类和偶蹄目;当然,答案总会有的,2001年在一个早期的鲸类巴基斯坦鲸(Pakicetus)的距骨上发现了双滑车结构,在之前双滑车结构的距骨一直被认为是偶蹄目独有的特征,这个发现表明鲸类确实和偶蹄目有最近的关系(Thewissen, Williams, Roe et Hussain, 2001),后来越来越多的形态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开始支持鲸偶蹄目这仪分类,所以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了解禄丰龙的运动方式。

共8页: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鬼洞族的秘密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精绝古城中的鬼洞族为何会被毁灭呢,而精绝女王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936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