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灭亡前弥漫着一股死亡气息(4)


  
  影片从一开始就让吴又可介入到叙事之中,在孙传庭受命出京的同时,他也放弃了太医院的优厚待遇而亡命天涯。尽管此时他们仍在各自的轨道上奔波,但他们终究会走到一起的。这倒并非完全出自编导的刻意安排,更多的应该是这两个人物所具有的同构性所致。这是这部影片最令人回味之处。吴又可所面对的是一支被瘟疫困扰的军队,而孙传庭所面对的则是被政治、经济危机所困扰的大明帝国。吴又可要救这支军队于水火,孙传庭要挽大明帝国于危亡。但这都超出了他们个人的能力,如果说这是天意的话,那么,他们的确无力回天,只能尽人事而已。吴又可的草药固然挽回了一些士兵的生命,但他阻挡不了孙传庭不得已而屠杀病卒的那一劫;同样,孙传庭看到,大明实行了二百余年的屯田制度,至今已名存实亡,田产被宗藩或豪强据为己有,却并不承担应该缴纳的赋税,国家财政损失极大,钱粮则尽入私人腰包。有鉴于此,孙传庭派人调查、核实当地豪强侵占、吞并屯田的情况,准备收回田产,将赋税充作军饷。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把大火,烧毁了将要置这些豪强于死地的所有证据。
  
  孙传庭在实施屠杀病卒计划的当晚,请吴又可到家里饮酒,他们谈到了大明的气数,吴又可藉《黄帝内经》讲了一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大道理,认为:“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孙传庭怎能听不懂吴又可的这番话呢?但他身在其位,只能从一而终,为大明朝殉葬。至此,影片《大明劫》最终完成了它对明朝历史结局略带感伤的表达。电影固然不必承担历史审判的任务,但它所营造的浓郁的历史氛围,以及对孙传庭、吴又可这一对“难兄难弟”的描述,还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明朝灭亡前所上演的这一幕悲喜剧。归根结蒂,大明朝的崩溃绝非外力所为,而死于自我溃烂。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