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人”遗址出土原始牛牛角化石(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双权博士,曾对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原始牛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认为原始牛和非洲野牛一样,是极其危险和难以猎获的动物,他推测这种动物在极端的情况下,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90公里,加上其暴戾的脾性,尤其是成年个体,很难成为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的狩猎目标。但从张双权博士研究结果看,原始牛是灵井“许昌人”时期主要的狩猎对象,也是“许昌人”主要的肉食来源,且已出土的大量原始牛化石属“壮年居优型”(化石以壮年个体为主),能成功捕获这样处于壮年期的大型动物,说明了“许昌人”已具有现代人的狩猎能力。

  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现场

  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现场

  (化石网)据许昌晨报:11月25日,记者从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现场了解到,今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队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中又获重要成果,在十号探方内发现一对较完整的原始牛牛角化石。有关考古专家称,以往的发掘仅有一些牛角断块和单个牛角化石。同一只原始牛的两个牛角化石被同时完整地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并丰富了他们对这种史前动物的认识。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介绍说,出土牛角化石的十号探方与九号探方相邻,九号探方以曾出土著名的“许昌人”头骨化石而闻名。原始牛是一种体型庞大、性情凶猛的动物,体型是现代黄牛的一倍以上,适应于茂密的草原和开阔的森林环境。从灵井“许昌人”遗址新出土的原始牛牛角化石(牛角的角心,胶质外壳一般保存不下来)看,两角尖之间的复原宽度可达2.5米。如此发达的牛角,是原始牛为适应当时独特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特殊进化,最终形成了过于发达的局部器官。出土的原始牛牛角化石证明,在“许昌人”生活的时期,原始牛的进化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可能是原始牛最后的辉煌时段。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鬼洞族的秘密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精绝古城中的鬼洞族为何会被毁灭呢,而精绝女王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936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