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皇帝”玩过头闹出人命 (2)


  
  明宣宗痴迷蟋蟀如此,以致当时在朝野流传着“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俗语。据明人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我朝宣宗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存。”对此,明代王世贞《王弇州史料》中收录了明宣宗给况钟的这道密诏,全文如下:宣德九年七月,敕苏州知府况钟:“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所进促织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以敕他每于末进运,自要一千个。敕至,而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一道短短的密诏,竟连用了三个“敕”字,疾呼“不要误了!”可见宣宗痴迷蟋蟀到了何等地步!
  
  当朝皇帝开口要地方上交千头上好蟋蟀,于是,苏州一带便掀起了捕捉蟋蟀的“全民运动”。据明袁宏道《畜促织》记载:一敕至府,健夫小儿,常“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至于溷厕之中,一闻其声,踊身疾趋如馋猫。”试想,如此高压皇命之下,为进贡一头蟋蟀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肯定不止粮长一家。这段生生死死的故事,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明宣宗为此开创了中国斗蟋史上的“血泪篇”。
  
  痴迷斗蟋蟀之戏并非明宣宗一个皇帝,从明人留下的《御花园赏玩图》来看,明宪宗也痴迷斗蟋蟀之戏的。说来好笑,从历史上看,养蟋蟀之戏竟是从宫中开始流传,后来传到民间的。蟋蟀,又名蛐蛐、促织、吟蛩、秋虫。因它的美妙叫声,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奇妙的小昆虫,在《诗经》里就有许多对它的描写。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玩养蟋蟀,“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皆效之。”在饲养蟋蟀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蟋蟀好斗的天性,所以斗蟋蟀之俗也就慢慢产生了。唐代天宝年间起,斗蟋蟀蔚然成风。到宋代时,上到官宦豪门,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好之,以至成为民俗生活中的重要一景。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