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如何过年:男女老幼戴金箔纸做成的饰物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都有形式广泛而多样的庆俗活动。然而,古时候的老百姓是怎样过年的呢?庆俗活动与现在又有何不同?明人沈榜在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曾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他所著的地方史志书籍《宛署杂记》,记载了明代京城百姓的一些过年方式,对了解古代春节民俗有一定帮助。

  四百余年前的京城,正月初一一大早起来,一家之主就会带领全家拜天地、拜祖先的牌位,然后给长辈祝寿,全家一起做“匾食”。若是出门游玩,路上见到了亲戚朋友,小辈就当街给长辈磕头行礼。匾食是北地方言,泛指馄饨、水饺之类的面食。如今许多地方有春节包饺子的习俗,大约就是由此沿袭下来。至于祭神祭祖的仪式,也是隆重而严格的。把草纸剪成纸钱,和以不同的供品,分别供奉于祖先牌位和神像前。祖先牌位的供品为三牲熟食,纸钱在三天后焚毁;神像前则供以果子素食,纸钱在过了元宵之后才焚毁。

  无论男女老幼,在节日期间皆以金箔纸折成飞鹅、蝴蝶、蚂蚱等形状的饰物,插在头上,用于烘托喜庆气氛,名为戴“闹嚷嚷”。大的闹嚷嚷有巴掌那么大,小的如铜钱大小。一般人都是戴一个,也有故意炫富的有钱人,在头上插满了闹嚷嚷。

  明代的烟花爆竹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制作水平,品种有数百种之多,可以表现出逼真的花草人物等图案。烟花从制作材料和形态上进行区分:用泥包裹的叫“砂锅儿”;用纸包裹的叫“花筒”;用筐封装的叫“花盆”;只发出声响的叫“响炮”;能飞上天空的叫“起火”;飞上天空后发出响声的叫“三级浪”;在地上旋转的叫“地老鼠”。一些权贵大户人家,每年都会请巧手匠人制成各色烟花,在除夕通宵燃放,一年仅是放烟火就要数百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县一年的财政收入。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