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高考”作文 铤而走险得高分(3)

  苏考生虚构了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则故事,话说上古时期,尧和最高法官皋陶亲自审理一起刑事案件,皋陶连续三次判囚犯死刑,尧却连续三次否决,决定宽赦被审人。

  第二则故事,还是尧。当时的四方首领推荐大禹的老爸鲧任职,尧说:“鲧这人靠不住,不听命令,羞辱家族,不能用。”四方首领却坚持推荐鲧,尧动摇了,说:“那好,试试吧。”

  这两个虚构的案例,论证了一个中国传统的司法思想:“罪疑唯轻,功疑唯重。与其是不辜,宁失不经。”判罪有疑惑,那就轻判;授功时存疑,那就从厚。与其杀掉无罪之人,不如违背法律放走有罪的人。总之,判决不能伤及无辜,奖赏宁可有点滥;判罪的事情谨慎点,奖赏的事情宽松点。这就是厚道。

  以上意识妥当与否,不做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苏考生用两个故事,将儒家抽象复杂的司法理念阐述得生动明晰而富有层次,胜过千万句纯理论性的表述。

  考卷交上去了,到出榜那天,写故事的苏轼居然中了,而且高居第二名。

  成功原因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考官心思

  苏轼同学成功了,其实,他本来可以录为第一名的,考卷到了主考老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欧阳修老前辈打开苏考生的作文,顿时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他看到的不只是一份优秀的作文,更看到一股新的时代潮流。瞧瞧这作文,不涂脂抹粉,不花哨华丽,不卖关子显摆深奥,文字平易却又生动活泼。这不仅合欧阳老师的胃口,而且还让他觉得自己在文化上后继有人,欢天喜地说了句:“这后生有出息,俺欧阳以后得给他让路。”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