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嘲弄 宋史称其“虎头牛耳”(2)

  无独有偶,南宋李壁在《荆公诗注》中也记载了一个段子。王安石的儿子王雾,才华横溢,志存高远,20岁前就已著书数万言。国子监官员范镗为讨好宰相,献诗云:“文章双孔子,术业两周公。”把他们父子的才学喻为孔子,能力喻为周公。王安石看后特别高兴,竟大言不惭地说:“此人知我父子!”

  文人喜欢渲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常常言过其实。不过,仔细观察王安石的为政、为文、为人,他虽然生活中不拘小节,言语间好发高论,改革上大刀阔斧,选人用人上独断专行,的确有常人不能理解与容忍的一面,但说他陶醉于阿谀之词,狂妄到是非不分,这不符合实情。所以,这些段子和故事,颇有杜撰之嫌。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王安石呢?性格使然。王安石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载,深谙王道而不通权变,深知民弊而不懂“官箴”。变法乃是一种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伤筋动骨,必然触动既得利益,他急于事功而又不能因势利导,终于犯了众怒。士大夫不乏对祖宗的孝顺和国家的忠诚,但侵犯了谁都会刺猬般反戈一击,编段子、传谣言不过是他们千万手段中的一个罢了。

  当然,也有例外,像黄庭坚,虽然反对王安石变法,并因此而遭到贬谪,但他对王安石本人却既欣赏又敬佩。他曾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说:“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一句民间俗语,形容人宽宏大量,也是脑经急转弯世界上谁的肚子最大的答案。而历史上,宰相肚里能撑船...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3
  • 太平天国起义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不过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当初洪秀全带领起义,以不...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国共内战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那么在这段期间,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呢?在当时明显国民党无...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3
  • 元日王安石,元日这首诗主要写了是在爆竹声中新的一年到来旧的一年逝去。人们家家户户都非常的享受这种青春的气氛。当...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6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