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毙命,赵军群龙无首,乱作一团,数十万人仓皇不知所往,举手投降,结果被秦军统统活埋。这一仗,赵军共计伤亡四十五万人。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邯郸被秦军包围,首都危急,国将不存。
一向高谈阔论,自诩军事专家的赵括,一战而亡,成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其实,早就认为赵括不善实战的是他的母亲。当时,赵括受赵王之命,即将前往前线时,他母亲就立马给赵王上书,明确提出“括不可使将”,我这个儿子不能让他当统帅去打仗。赵王问为什么?赵括母亲据实以告:大王,我知道,您任用我儿子,是希望他与其父一样为你杀敌建功,可我这个儿子跟他爹完全是两样性格,两种做派。他爹为人低调,勤勉务实,即使身居将军高位时,仍每天亲自给几十个亲人端饭送汤,仍一如既往地平等友善对待他上百个的朋友故交,大王您和王室贵族赐赠的所有珍宝财物,他一样不留,都分散给了他的手下军官和士卒,他视军务若性命,一旦接受大战任务,家里大小事情一概抛诸脑后,专心致志运筹谋划,唯恐有所疏漏。再看我这个儿子,平日里个性张扬,妄自尊大,这才刚受命于王当上将军,就傲慢地面东而坐接受部下的拜见,张狂得让军官们都不敢抬脸看他,您赏赐的金玉布帛,他一样不少赶紧拿回家里藏起来,他平时最关心的就是哪里有良田豪宅,不惜一掷千金买下享受。
“王以为何如其父?”大王以为这孩子有哪一点像他的父亲?
“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父子二人秉性完全不同,请求大王不要派遣他带兵。
赵王怎么会接受一个妇人的意见呢,最终还是固执地决定任用了赵括。老母亲在无法说服赵王、万般无奈之下,竟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请求——也许她想以此举再次强调儿子的难以胜任:大王既然非要用他,如果他不称职吃了败仗,大王能不能不要株连我这个当妈的?
一个母亲,怎么就如此肯定自己的儿子无能呢?原来,这是夫君的临终交待。赵奢在死前,就对儿子赵括下了明确的结论,并再三地叮嘱夫人,绝不能让儿子应王之命率兵实战,否则,他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