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多有误读的隋炀帝皇后萧氏(4)

有理由相信,在窦建德哪儿,萧氏合乎没有受辱的推断。这是义军的政治需要,也受到周围条件的制约,其一,窦建德的人品正派,还没有堕落到霸占女俘虏的地步。其二,窦建德身边蹲着一只“母老虎”,老婆曹氏几乎寸步不离,看的很紧,其三,萧氏留住时间并不长,约莫两三个月后,就被突厥人接走了。由此迈向流亡生活的第三站。

五、第三站、第四站------西域突厥

提到突厥,中原人会不自觉想到“胡俗”,在没有血缘关系的前提下,儿子可以继承父辈的女人,弟弟能够再娶兄长的妻妾。胡俗当头,女性就更像是牲口。

突厥的义成公主,从窦建德手上要走了萧氏,20年前,杨坚把这位宗室之女,嫁给启明可汗---后来,丈夫死了,便改嫁“儿子辈”的始毕可汗、处罗可汗-------。从杨广那里论,义成公主得叫萧氏一声“嫂子”,姑嫂异域重逢,也算有了依靠。

《隋书》一笔带过,“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沼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

不管情愿与不情愿,萧氏就这么身不由己的走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落难寡妇,没有挑拣的权利,命把你推到哪儿,就落到哪儿谁都能猜到,可汗身边的女人必须无条件的“从其胡俗”,萧氏和义成公主共同纳入了处罗可汗的寝帐。这就是(野)史称的萧氏侍奉的第四位帝王。

后来,处罗可汗死了,姑嫂两个又顺理成章地嫁给他的弟弟颉利可汗----这就是(野)史称的萧氏侍奉的第五位帝王。

从中原到西域,活着的萧氏早已将自己当成一具失去生命的皮囊,曾经的荣华富贵早已与这具皮囊没有了关系,是责任、是担当,让她每日苟延地活着。每当看到小孙子杨正道、还有一同来的女眷,她别无选择,只有让这种苟延的生活继续。杨门骨血,是她最后的希望、最后的安慰。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