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会城有个人叫梁荣,是从新会小冈迁到新会会城的。据史料记载,他14岁那年(约在清同治九年,即1870年)就开始以此为生计。他长年身背竹笠,左手摇铜铃,右手持铁夹,到处拾字纸,人称‘字纸荣’。”林福杰说:“梁荣曾一度到罗浮山学道,回会城后,在新会象山紫云洞做道士,但是仍坚持拾取字纸,从不厌倦,还对人说这是‘功德无量’,‘甘之如饴’。”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会城沦陷后,江门的各善堂解体,梁荣也在1941年去世。“字纸荣”的事,当年在会城人尽皆知
“当时,会城有个人叫梁荣,是从新会小冈迁到新会会城的。据史料记载,他14岁那年(约在清同治九年,即1870年)就开始以此为生计。他长年身背竹笠,左手摇铜铃,右手持铁夹,到处拾字纸,人称‘字纸荣’。”林福杰说:“梁荣曾一度到罗浮山学道,回会城后,在新会象山紫云洞做道士,但是仍坚持拾取字纸,从不厌倦,还对人说这是‘功德无量’,‘甘之如饴’。”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会城沦陷后,江门的各善堂解体,梁荣也在1941年去世。“字纸荣”的事,当年在会城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