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实现改造人类胚胎基因(3)


  
  
  “如同克隆人的争议”
  
  
  4月18日,生物学杂志《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Cell)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的研究:他们利用一种叫做CRISPR/Cas9的工具成功修改了多个人类三原核受精卵中编码血红蛋白beta亚基的基因HBB。
  
  
  HBB基因主要与地中海贫血症有关。在中国南方,地中海贫血症在儿童中常见,甚至可能致命。
  
  
  尽管已发表论文,但这项技术远未成熟。
  
  
  据了解,该团队注射了86个胚胎细胞,等待了48小时之后,每个胚胎细胞分别分裂成了8个细胞。在生存下来的71个胚胎中,有54个接受了基因测试,最终有28个胚胎拼接成功,只有一小部分包含替代的遗传物质。
  
  
  黄军就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表示:“如果要在正常胚胎上做这些实验,就需要接近100%的成功率。这也是我们没有将这项技术应用在正常胚胎的原因,我们认为它还不够成熟。”据了解,此次实验所用的是无法孕育婴儿的废弃胚胎,研究团队只让这些受精卵存活了48小时(约八细胞期)便终止发育。
  
  
  实际上,包括本次中山大学的研究在内,大量基于CRISPR/Cas9等新兴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都报道了一种称为“基因脱靶”(off-targeteffect)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些技术有一定的几率去“篡改”靶标序列以外的基因。
  
  
  如果一名医生替一对夫妻的胚胎移除掉坏基因,那么胚胎的细胞样本中必须全部是好基因。如果一半好一半坏,那么最终出现在婴儿身上的坏基因还是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此类研究在国外是无法通过伦理认证的,就如同克隆人的争议一样。”前述基因研究专家告诉记者。
  
  
  也正因此,该论文最初的投稿方《自然》和《科学》将其拒之门外。
  
  
  谁在编辑胚胎基因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日前,中国出现了首例人体冷冻者,将人体冷冻带入了我们的视野。人体冷冻的例子我们只在电影中见到过,如星际迷航中的...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1403
  • 很多人都认为意念控制这种东西,只有在科幻片里才会存在,不相信意念控制是真的,那么究竟是真是假呢?其实,如果你相...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1711
  •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东西人们都在研发。机器人已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了,那么,半机械人你听说过吗...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6250
  • 其实这些研究一点都不可怕,令人恐怖的是这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试图找到一种可以控制DNA自由打开的开关,通过...
    科技探索奇闻指数:192
  • 科技探索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