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为何在水下:背后藏惊人秘密(4)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任你怎么集淮水之力也不敌黄水,汹涌澎湃的黄河仅凭一点淮水之力就被挡回去,那还能叫什么奔流到海不复回?很快的清河口泥沙高淤,靠近这里的淮河河床也被黄水倒灌而增高了,这又使淮水的冲击力减弱,遇阻即回,沙随波停,淮水所带泥沙又在清河口停淤。

  淮水无力刷黄,又无法从清河口入海,而入湖故道又尽筑高堰,淮水不得不上溢泛滥,“不得不久潴旁溢,汪汇浩荡,始犹淹漫两岸,会合诸湖,继而夏秋泛涨,一望无际,浩荡龙沙,震惊陵寝,而泗洲之祸岁烈一岁矣。”。

  潘季驯的治水方针在实践中被“检验”得头破血流,照理应当重新检点,这时如果改弦更张,为时未晚。可惜这时候,治水方略已不再是为了治理水患了,而是成了庭争的工具,成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与权威的凛然不让侵犯的武器,为此他不仅革除了反对意见的阻挠,而且甚至编造谎言,说祖陵“松柏之郁茂,护沙之如故”。就是到了万历二十年仍然上疏坚持自己的主张,把分流之议列为病议,痛加指陈。而这时淮泗一带水患濒仍,早已成不争的事实。

  真不知朱元璋的祖宗到底是否有灵,在水中煎熬着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潘季驯这样的大臣作出几乎是不臣的胡作非为?祖宗埋到地下后无声无息,不言不语,忍气吞声,这就注定了明祖陵要到水下沉沦300多年,也注定了后人像哀六国哀阿房宫一样去浩叹它的沉浮。

 

 

陵墓内石像

  寻觅陵址的曲折过程

  按常理说,朱元璋的祖先们既然被追尊为皇帝,皇后,其葬处就应该建陵,并应依制建造帝陵建筑。但根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只追加封号,没有营建祖陵建筑,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呢?原来朱元璋少时家贫,居住地一迁再迁,使他根本不知道其三代祖考的确切葬地。因此,他为寻找祖陵葬地颇费了一番周折。

陵墓内的石像群

  根据史料记载,刚开始有人告诉朱元璋他家的祖陵在句容通德乡朱家巷,朱元璋信以为真,即“命筑万岁山,有司修砌路,太祖躬临拜祭”。不料,他才只磕了一个头,万岁山竟然中间分为深涧!他不禁恼怒异常——这岂是我家祖茔,怎能经不起我一拜?于是“重罚言者”,认为这不是自己的祖茔所在。

共7页: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秦陵也好,乾陵也罢,中国数以百计的帝王陵墓挖与不挖,其实早都套牢了"紧箍咒",这就是国家制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47
  • 始祖鸟并非鸟类祖先,史前巨兽惊人解密。科学家根据考古发现,始祖鸟并非鸟类祖先,而有可能是另有其兽。甚至除了这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58
  • 秦始皇曾见过巨人?这是有可能的,毕竟在兵马俑里我们曾见过巨人俑的存在。那么,巨人对于秦始皇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是帐...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670
  • 在这个充满未知惊奇世界上有很多不为人所知的事情,下面就为大家盘点震惊世界的十大考古发现。 1、墨西哥发现古玛雅地...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9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