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世界艳羡的中国帝王陵墓(3)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汲取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而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因此不仅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在防盗上也倍加重视。《唐会要》曾记,“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唐代乾陵

  1958年考古工作者对乾陵的考古勘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乾陵墓道开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长63.1米,宽3.9米,呈斜形坡。墓道与墓门间用石条填砌,多达39层,用石近4000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三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这样的结构不但对付冷兵器时代的刀砍斧劈绰绰有余,连现代的刀枪炸药也奈何不了。

  由于乾陵的陪葬品异常丰富,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前仆后继”地来光临。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黄巢,这个私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他们几乎铲平了半座梁山,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巍然不动。

唐代乾陵

  第二个盗贼有着与黄巢完全不同的身份,他是五代时的耀州节度使温韬,在乾陵之前他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奇怪的是他的数万人马在挖掘乾陵时总是遇到暴风雨,三次无功而返之后他再也不敢继续挖下去了。乾陵也逃过了第二劫。

  第三次出场的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机枪大炮。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孙连仲带领部下,在梁山上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用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当他们正准备进入时,突然一股浓烟冒出,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7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吐血身亡。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了最后一劫。

共7页: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看过《火影忍者》,应该都会对其中的 忍术口诀、手势等等很感兴趣,不过你们一定不知道,那句最经典的忍术口诀其实是...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0
  • 中国地广物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过全国人民半年多评比的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出炉。遍布神州大地东西南北的中国十大名...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14
  • 中国的十大元帅,大家应该多多少少知道些吧。但是关于中国十大元帅之死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吗,据说有的元帅真的是死的特...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7
  •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可谓是人尽皆知,很多人都好奇潘安容貌复原图长什么样。据说潘安每次出去游玩,都会有...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