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七十二疑冢不解之谜 七十二疑冢的来源和演变(3)

南宋政权偏于东南一隅,跟东晋形势相似。于是,占领北方大片土地的敌人,被类比成三国时代的曹魏。这样一来,曹操“假谲”的特点更是有理由被无限放大,“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也就应运而生了。范成大《七十二冢》诗云:“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闻说北人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自注曰:“七十二冢在讲武城外,曹操疑冢也。森然弥望,北人比常增封之。”刘辰翁《金缕曲》又云:“寂寞西陵歌又舞,疑冢嵯峨新土。”自注曰,金人为曹操疑冢增土。

此类诗词通过夸大“疑冢”说和对曹操的贬斥,抒发了对北方“寇贼”的激愤之情。由此不难看出,尽管“七十二疑冢”没有事实根据,但既已打上特定的时代烙印,亦不失为思想史、文化史上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资料。

三,所谓“疑冢七十二”,元明时代已被载入史志,清初又被补进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其影响之大,超过南宋。

元人杨涣《山陵杂记》云:“曹操没,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在漳河之上。”明人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二十八“彰德府”下“曹操疑冢”条云:“在讲武城外,凡七十二处,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布列,直至磁州而止。”显而易见,“七十二疑冢”说一旦进入史志性著作,在常人看来就难免成了定论。

早期的《三国演义》,如明嘉靖壬午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在讲述曹操临终前的遗嘱时,都没有“疑冢”方面的内容。而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的《三国演义》中却多出了这样一段文字:“(曹操)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这部流传极广的毛氏批改本,使300多年来的读者对“疑冢”说有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四,由“疑冢”说衍生出来的“真冢出现”说,也属于无可考据的民间传说。

在憎恶曹操的人眼里,“疑冢”是为掩护“真冢”而设立的,然无论如何,其真冢必有败露的一天。这不,原来真冢在漳河底下!褚人获在《坚瓠续集?漳河曹操墓》中信誓旦旦地说,明末清初“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初启门……有石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

共8页: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帝王之一,他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古墓,已经发现的秦始皇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墓...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1269
  • 在七十年代末一个陕西的古镇里,有人挖出了一个木棺,但是挖出这个棺木之后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棺木里的邪物竟虐杀村民...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6420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