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陵反盗墓设施 难住考古学家

 反盗墓设施难住考古人员

  在未考古前,当地称南唐陵为“太子墩”,“太子墩”的规模较大,地表上部为一圆形土墩,周长170米,高出地面12米。真正发掘,比盗墓要困难多了。或许有读者会问了,不是有盗洞么,还有什么难?考古要按程序来,讲究科学,不能胡乱挖,要保护原状,得首先从寻找墓道开始。也就是说考古要从墓门进入,而不能从盗洞爬进去。


 

  

  

  
 

  图:现代盗洞(内蒙古赤峰辽代帝陵上的盗洞)

  墓道找到了,呈圆拱形,长达19米、宽4米。顺着墓道,很快找到了墓门,但一时却无法进入。原来,当年棺椁下葬后,在封闭墓门时,出于防盗的考虑,在门外堆砌了许多青条石和石块,墓门本身也是用大砖封砌,相当牢固,一般盗墓贼是无法轻易进入的。

  这种反盗墓手段是隋唐五代时期常用的,如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墓乾陵,也是用条石封固墓道的,石缝间再用铁水灌注,至今未有盗掘的痕迹。


 

  

  

  
 

  图:南唐陵当年考古现场

  这种反盗墓的考虑是相当周到的,虽然一时难住了考古人员,但却没有难到盗墓贼,他们从墓室上面开“天窗”,未费多大劲就进入墓室了。

 


 

  

  

  
 

  在颇费一番周折后,再开启墓门就容易多了。


 

  

  

  
 

  秦陵式“天文地理”装饰地宫

  整个墓室是座名副其实的地下宫殿,全长21 米多,由三进十三间仿木结构砖石建筑物组成。前室和中室是砖结构,左右各有一间侧室;后室是石结构,左右各有三间侧室。

 


 

  

  

  
 

  图:钦陵地宫内棺床,即摆放棺材的地方

  让大家即惊讶又惊叹的是,三间主室的柱、枋和斗拱上均绘有莲花、牡丹、宝相、海石榴和云气等纹饰,后室门前通道的上方更有横列的双龙攫珠大型石刻浮雕,甬道口两侧又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鬼洞族的秘密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精绝古城中的鬼洞族为何会被毁灭呢,而精绝女王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936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