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的主干道 | 帕尔米拉的大柱廊(Great Colonnade)曾镶有赞助商的雕像,正是他们对建筑项目的资助,才有了这座城市的璀璨。如今,大柱廊显得格外孤单。
帕尔米拉商人的致富之路除了征税,还包括保护商队穿过叙利亚沙漠抵达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River),直到波斯湾,以及把宝石和香料运往地中海的各个市场,并载回贵金属、玻璃等奢华的材料,甚至有的路线远至印度。
这张照片记录了帕尔米拉“巴尔沙明神庙”遭到摧毁的场景,该庙宇是由古时一位居民为了纪念罗马皇帝的到访而建造的。
随着商队的大量涌入,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影响至此。从数以千计的铭文中就能看出,所赞美的神明来自腓尼基、巴比伦、阿拉伯和迦南等诸多文明的传说。
罗马帝国对帕尔米拉的控制长达数个世纪,这座边境城市的商人在敬奉东方神明的同时也不忘奉行罗马权贵的教诲,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的古典文学副教授Maura Heyn介绍道,她还是帕尔米拉古城的墓碑专家。
雄狮倒下 | 当叙利亚政府军进驻帕尔米拉时,毁坏的拉特女神之狮(Lion of Al-Lat)呈现在眼前,它本该守护着拉特女神,后者是当年前伊斯兰阿拉伯国家居民所敬奉的神明。
“可以说,帕尔米拉人就像是边境地带的牛仔,但他们还是参与到了罗马帝国的举国建设中,用众多宏伟的建筑装扮着自己的城市,”Heyn引用了建成于公元32年的标志性建筑“贝尔神庙”,以及建于公元二世纪和三世纪的1.1公里长的“大柱廊”。
当时的居民以铭文的形式记录着自己对城市建设的丰功伟绩。
帕尔米拉的高层人士也学着罗马帝国权贵的样子,为自己的去世大操大办。墓碑大多刻有阿拉姆文,逝者穿着罗马服饰。“这些古迹还为我们提供了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珠宝,能拥有如此规模的珠宝在整个罗马帝国时期都不多见,这体现了文化变迁与交融的力量,”Heyn说道。
大竞技场 | ISIS选择在帕尔米拉的罗马剧场(Roman theatre)执行死刑,使得这座建于公元二世纪的建筑幸免于难。该剧场曾是现代社会年度庆典的举办地。
与罗马“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