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故事介绍
重耳这么一说,楚成王可不乐意了,我现在可是以国君之礼对你,你竟然说没什么可以给我的。于是不死心的问,“话是这么说的,但是你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大概明白,倘若今日不许下个承诺,自己恐怕就命不久矣了。于是回答,“如果我能回国并且当上国君的话,我愿意与贵国和睦相处。倘若两国之间不得不开战,我一定先命令自己的军队退避三舍。”
这楚成王果真没看错人,四年之后,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即晋文公。晋文公重耳是个有抱负的人,在他的治理下,晋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晋两军在战争中相遇,成为对立的双方。晋文公不忘昔日许下的承诺,命令自己的军队后退三舍,即九十里之外并在城濮驻扎。显然,楚王或许忘了又或者是未告知楚军将帅晋文公重耳曾经许下的诺言“退避三舍”,楚军不明所以,以为是晋军害怕,所以立马追击。而晋军也利用楚军轻敌的特点和地势优势,提前部下重防,集中兵力,在城濮大破楚军,取得该场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