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谁,王粲力压孔融为“七子之冠冕”(2)

诗歌语言朴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会问题。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是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四、应玚

应玚(177-217) ,字德琏,汉汝南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

五、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六、陈琳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一说盐城盐都区大纵湖)人。汉末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与刘桢、应瑒、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陈琳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七、刘桢

刘桢(?-217),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学见贵。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在汉朝建安年间,有七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赋、散文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被并称为建安七子。那么建安七子分...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5
  • 在魏晋时期,风流才子无数,其中要数竹林七贤最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在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以文字来描述自...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3
  • 从小我们就学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让懂礼仪。三字经中也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加了进去,这一直深刻的影响着我...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6
  •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七人思想倾向不同,但是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1201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