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时期三大惨案之一,花园口决堤竟导致89万民众死亡

黄河花园口决堤惨案是中国抗战时期波及面积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的惨案之一,间接导致89万民众死亡,而花园口决堤的主要目的阻挡日军——日军仅有数千人因此死亡。日军暴行所带来的战争固然可怕,但是黎民百姓的生存与生命才是能够战斗下去的基础,花园口决堤惨案之后更是造成了惨绝人寰的“河南大饥荒”。

花园口决堤惨案死亡人数:中方死亡89万人,日方死亡7000多人。

一、黄河花园口决堤惨案简介

黄河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在中国抗战史上与长沙文夕大火、重庆防空洞大隧道惨案并称为三大惨案。但是花园口决堤无论是死亡人数、受灾人数还是受灾面积、持续时间以及后续影响,都要远远超过其他两大惨案。这一事件引起黄河改道流入淮河,然后黄淮合流涌入洪泽湖,使淮河、洪泽湖沿岸成为一片泽国,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共有44县市受灾,受灾面积2.9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200万人,140万间民房被毁,约2000万亩耕地被淹没。并最终在豫、苏、皖三省之间形成了著名的黄泛区。黄泛区长约400公里,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宽处达80公里,总面积最多时达到5.4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半个江苏省。

黄河水灾

直到1947年3月,即8年9个月后,黄河才重回故道。在这8年9个月时间里,黄河在这一地区多次决口泛滥,洪水以及大量耕地被淹所引发的饥荒和疾病,直接导致约89万人死亡。2013年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大片《1942》描述的历史背景就是花园口决堤所带来的河南大饥荒。即便是在黄河回归故道之后,黄泛区的生态环境仍然十分恶劣,耕植条件严重恶化,直到解放后经过长期的治理,才得到好转。仅仅从这一段冷冰冰地描述有关后果的数据和文字中就足以让人感受这一事件所带来的巨大灾祸,用惨绝人寰四个字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那么,当时的国民政府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决定进行决堤?决堤又对当时的抗战有什么影响?

二、以水代兵的策略

黄河泛滥区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取得了正面战场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歼灭日军近2万人。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斗志,蒋介石也深受振奋,立即向徐州地区增调部队,总共集结了约50万重兵,准备与日军决战,再来一次大捷。但到了5月中旬,日军从华中、华北两个方向合围徐州的态势逐渐明朗,不但再一次聚歼日军的可能不复存在,而且徐州城下的50万大军反过来还有被日军围歼的危险,于是蒋介石、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果断决定放弃徐州会战计划,组织部队跳出日军合围。至5月底,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分路撤至皖西、豫南地区,使日军在徐州城下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企图完全落空。

日本的报纸

就在徐州部队撤退过程中,日军华北方面军的第14师团,在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幕后策划者,日本大特务头目的率领下强渡黄河,相继占领内黄、仪封,从后背对正撤往豫东豫南的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中国军队迅速集中兵力,在兰封地区对孤军深入的第14师团进行围歼。而日军也随即由徐州出动第16师团、第10师团驰援第14师团,由于中国军队作战不力,商丘、兰封接连失守,不仅第14师团摆脱了被围歼的不利局面,还进一步逼近开封,严重威胁到了陇海线与平汉线交汇的铁路枢纽城市郑州的安全。

日军在水灾中推车

要知道在当时,陇海线与平汉线是华北华中地区最重要的两大铁路动脉,一旦被日军切断,后果极其严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军事委员会才决定“以水代兵”,决开黄河,利用泛滥的黄河来阻挡日军的进攻。↓↓↓↓↓↓下页还有惨案内容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我们所熟知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是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编。而真正的赵氏孤儿历史真相,记载在《左...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大隧道惨案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原本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最后却导致了上万人的死亡。大隧道惨案的受害者原本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杜充位高权重,但却好大喜功,为了争夺功名不惜滥杀无辜。杜充胆小怕事,杜充决黄河也是因为害怕金国进攻打不过,只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14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