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与李白的关系
在李白的朋友中,和他心心相印的应首推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生于公元689年,比李白大12岁,是唐代从陈子昂到李白、王维这个过渡时期中最有成就的诗人。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感情深厚。
孟浩然也颇有用世之心,但因一直没有得到仕进的机会,只好隐居山林,写下不少山水诗,史称“田园诗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脍灸人口的《春晓》诗,便是他的传世之作。李白对孟浩然是很尊敬的。他在《赠孟浩然》的诗中写道:
吾爱孟夫子,风流无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
这首诗就是送给孟浩然,赞美他不愿仕宦、醉酒赏月隐居的性格和生活。诗中表现了李白思想中傲岸出世的一面,他对孟浩然的品格之所以很欣赏,正是因为高卧松云的隐逸姿态和潇洒散淡的生活方式与李白的自我形象期待相合。据说,孟浩然常常骑着驴与小书童携书袋和酒漫步山间,古人称他“风神散朗、骨貌疏清”。
他的这一生活方式和形象正是士大夫文人所喜爱欣赏和有意效仿的,因而得到李白如此高的评价。孟浩然四十二岁的时候,正是开元十六年,他准备到长安考进士前,游历名山大川,曾来到湖北的黄鹤楼。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竟不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人们纷纷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有心的人还会自己在家里做粽子。那么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接下来为你解答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