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之年是多少岁,古代二十岁男子需行冠礼(2)

二、古代年纪别称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男孩8岁称龆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biao)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100岁称期颐或人瑞。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在古代,有很多年龄的别称,什么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等,这些都是很多人知道的。那么弱冠之年是多少岁呢?为什么要用...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古时候都不用数字表示年龄的,古代年龄称谓也是博大精深,背后包含多层含义。如今也有很多人喜欢用古代年龄称谓,我们...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在我过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非常多种,可以说是每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呼,在古代年龄称谓中我们熟知的可能有二八年华...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12
  • 及笄之年(jī)是古代人对女子的一种年龄称谓,泛指该女子15岁了,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古代女子到了及笄之年后就意味...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