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丑荣寿公主,17岁守寡慈禧也得让三分(4)

母亲可倒好,偷偷地做一件衣服来穿,叫别人知道,当我们娘俩是什么人呢?……”说得慈禧太后赶紧转移话题,跟左右人乱说了一气。等荣寿公主一走,慈禧就埋怨左右人:“一定是有人去告诉荣寿公主了,不然我怎么会受她一通劝告!都怪你们,多嘴多舌的!”

一手安排皇室大丧

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也驾崩。前后只差一天。荣寿公主哭着去吊唁,看见的景象让她又悲又气,她平生都没有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图片来之网络

皇帝和太后的尸体一左一右,停在床板上,还未装殓。床板前各有两只蜡烛,也只有两只蜡烛,像鬼火一样闪着,满眼鬼气森森,一进去,就像进了鬼屋一样令人胆寒。屋子里竟然没有一个人,那些王宫大臣们都在忙着立嗣的事,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太监们一片慌乱一通瞎忙,但不知丧葬礼仪又没有主心骨,不知道该听谁的,该忙些什么。

图片来之网络

荣寿公主找来太监管事的,训斥他们道:“你们这些人简直没有体统!皇帝太后死了,连一个人手都找不到!今天的事情,如果我不出面,还有谁能出面呢?!”她立刻驱车去找溥仪的父亲,一进门就勃然大怒,高声叱责他:“今天你大喜了!你儿子做皇帝了!你做摄政王了!两宫太后对你不好么?现在帝后死了,大丧在即,你倒很悠闲淡漠,在家也坐得住!”

图片来之网络

摄政王很是害怕,赶紧召集王公大臣,商议成立“治丧委员会”。人手稍稍齐了一些,荣寿公主就开始布置任务,调动人员,安排各种礼仪。一直到下葬,宫内都是井然有序的。皇后怯懦不谙事体,摄政王散淡撒手不管,皇帝只有三岁,什么也指望不上。大臣太监各怀心思,要不是荣寿公主出面,利索地安排一切,简直连丧礼都乱七八糟不成样子。

图片来之网络

对于慈禧的这位养女,就连国外的公使夫人,也说她是满清妇女中第一流的人物。有德行有威仪有修养,善言词善应酬善书画,外表又那么沉静不事张扬。可惜的是没有念过什么书,如果能像德龄公主那样到国外游历一下,看一看天下大势,还不知是什么样拔萃的人物呢!

满清倒台出资帮助亲族

民国建立之后,荣寿公主深居简出,但并未在社交场合消失。尤其是在大清遗老的心中,她还是大公主,地位没有丝毫改变。辽金皇族后裔完颜佐贤曾经亲见荣寿公主,并十分详尽地记录在《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中:

图片来之网络

民国初年,蒙古科尔沁亲王贡桑诺尔布元配王福晋爱新觉罗氏,系清肃清王善耆之妹,做四十正寿,在什刹海会贤堂饭店设宴,唱戏,招待亲友。演唱者有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姜妙香、萧长华、金秀山、裘桂仙、程继先等。排场之大,布置之周,为当时稀见堂会。满蒙汉王公、贝勒、贝子大臣云集,民国达官显宦毕至。席面是燕翅席带烧烤,可称盛馔。各宅宝眷扶老携幼同往拜寿,济济一堂,诚属盛况。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大唐建立的初期,那还是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外面还有叛军在行动,而内里,太子的竞争永远是一个王朝避不开的话题,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34
  • 我们现如今经常用背水一战来形容决战,在古代背靠水而战乃是兵家大忌,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呢?能在这么不利的情况下...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5
  • 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此后三顾茅庐成了一个常用成语,而还有一个以相应的成语叫做初出茅庐,而初出茅庐的主...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4
  • 众所周知,皇帝的继承是选择嫡长子的,然而在清末几乎每一位皇帝都没有直系亲属关系,比如光绪,前一任皇帝是同治,但...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