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发现0.7亿年婴儿原角龙 集体死于巢穴中(2)

法斯托维斯基是美国罗德岛州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他和同事们对这个恐龙窝中的幼体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该恐龙窝直径为2.3英尺,呈圆形碗状结构,发现于蒙古德加多克塔组(Djadochta Formation),他们认为沙子快速掩埋了这些活体小恐龙,致使它们都未逃离巢穴。

研究人员推断15只恐龙均具有幼体特征,它们长有较短的鼻子、对称的大眼睛,缺少成年恐龙的特征,例如:突出的恐龙角和成年原角龙的边饰结构。至少有10具恐龙化石保存接近完整。

该恐龙窝及小恐龙化石至少表明在原角龙早期发育阶段,幼体仍在巢穴中生长。进而暗示这些小恐龙需要成年恐龙的抚育保护。同时,较多数量的幼体恐龙意味着这种恐龙在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不仅来自掠食者的威胁,还有潜在环境的压力。法斯托维斯基说:“长有较大的爪子可确保它们在当时的环境中幸存下来,即使它们普遍受到成年恐龙的保护。7000万年前的蒙古,当时生活着多种兽脚类恐龙,其中许多物种都有掠食幼体恐龙的习性。最为显著的是,在同一地质层还发现迅猛龙,这是一种释放腐蚀气息的小型恐龙,它们时常偷食小恐龙。”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在考古界当中有许多超出人类认知的考古遗迹发现,也也随之而来发现了许多诡异的考古文物,甚至还发现了吸血鬼的骨架...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大约3200年前,两支军队在波罗的海附近的一处河流渡口发生了冲突。然而,教科书中并没有关于这场战争的记录,因为在...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62
  •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245
  •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160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