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崮顶春秋墓(2)

  2月1日,本报曾以“沂水景区挖出‘春秋铜鼎’?”为题,报道了沂水天上王城景区新发现。

  经过近两个月的清理发掘,墓葬形制和埋藏情况已经基本弄清。据专家介绍,其总体结构较为特殊,最大的特点是将本应单独置于墓室之外的车马坑,安排在墓室之内,且处于与椁室相对应的位置。墓室总体平面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南部为椁室,北部为车马坑。有墓道向东,正对椁室。因为近年来施工不小心,椁室、墓室有遭破坏的部分。

  随着这座春秋墓葬出土的大量文物引人注目。其中,位于南面的墓室位置,有南、北两个“边箱”相伴。北边箱主要是乐器,出土成套的铜錞、甬钟、鎛钟、钮钟、石磬、舟等,以及甗、罍等其他若干件青铜质文物。

  南边箱出土铜鼎、铜鬲、铜豆、铜罍各7件、铜敦3件,出土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其西部是陶器及漆器,因为年隔久远都已经腐朽,难以辨别器型。

  墓室北面是车马坑,残存4辆车。每辆车有两匹马,马骨保存较好,木质车体腐朽严重。马车为独辕车,可以辨清各部件。马头有马饰,马脖子有铜串珠。具有较大考古研究价值的是,其中2号车有鼎、鬲、敦3件车载青铜器,这种现象在之前考古中非常少见。另外车马中还发现铜箭头、铜矛等。

  根据《周礼》,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七鼎,足以显示墓主规格较高,应是诸侯王或其夫人之墓。因为考古中既发现兵器又发现妇女用品,墓主性别尚难以确定。

  考虑到这座春秋墓葬规模很大,属于单人葬,推断应为春秋时期一般地位的诸侯王或国君。

  据悉,挖出春秋墓葬的沂水天上王城景区历史上沿用的名称为“西大崮”或者“纪王崮”(也有人称“姬王崮”)。2000年开发景区时,根据当地传说改为“天上王城”。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印证了民间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可能所有的恐龙都长着羽毛。 研究人员赞同鸟类来自恐龙,但恐龙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变成鸟儿的呢?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新发...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629
  • 二齿兽曾经是繁盛于二叠纪晚期的草食性似哺乳爬行动物,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数量锐减。新的研究显示,这场灾难...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661
  • 距今约有4000年的石峁遗址,是目前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位于陕西省北部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长城1...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32
  • 英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25日说,他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块霸王龙耻骨化石,这是首次有证据显示霸王龙也曾经生活在南...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356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