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历法受西方天文学传入影响(3)

  清初历算家王锡阐、梅文鼎对定气注历也持反对态度,与杨光先相比,他们的讨论更具说服力。他们认为中国传统历法并非不知定气,只是出于置闰的考虑不以定气注历,认为强行采用定气会产生闰月安排混乱的结果。他们指出,传统平气注历符合历法为敬授民时的功用,而采用定气则会导致“置闰之理不明,民乃惑矣”的结果。尽管他们的论断得到后人的赞同,却并未影响当时清代岁次历书的编算。

  清初历算家改进西方天文学理论

  清初历算家对朝廷依新法推算的历书持有异议,对传入的西方天文学理论也进行了调整和改造。下面我们以五星运动模型为例讨论这一问题。

  中西方天文学的传统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行星运动问题的处理上。古代西方天文学非常重视行星运动理论的建构,设计本轮—均轮模型解释行星视运动,并将此模型纳入到天球宇宙论中。而中国天文学家则主要用代数手段处理行星的视运动,其最终目的是准确计算行星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没有自主地发展出一套行星运动的几何模型,以至于尽管其测算精度很高,但解释力远不如西方。明清之际中国天文学家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西法之长在于其能给出所以然。

  当时欧洲正值天文学革命之际,涌现出许多行星运动模型,天文学界对此莫衷一是。另外,由于传教士译介西法时又过于讲求实效,致使译著中的行星运动模型和算法之间存在矛盾。这一特点尤其体现在《崇祯历书》中的“五纬历指”部分。此书首章介绍了两个七政次序图,

  古图是亚里士多德的水晶同心球体系,新图即第谷的地心—日心体系。新图中,日、月以地心为圆心运动,而五星运动则以日为心。编者认为第谷体系更优,但在具体介绍五星推步时,只有火星行度按此模型推算,水、金、木、土推步模型中本天仍以地为心。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要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那可真的是有的聊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是一个非常辉煌的国度,总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一...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8
  • 汉朝是影响我们最为深远的一个朝代之一,儒学在汉朝的时候也是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汉朝前期社会稳定,生产力不断提升。...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1
  • 大家一定知道,自己追了好久好久,爱看到废寝忘食的哑舍小说也有哑舍漫画版吧。哑舍漫画的画风十分好看,古朴...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5
  • 说起来清朝,我相信大家对这个朝代多多少少的都会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会在很多地方看到有关清朝的点点滴滴,今...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8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