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本绘制的铲齿象图。雄性铲齿象的长牙比雌性铲齿象的长牙更大。
铲齿象奇怪而突出的下颚实际上是由一对扁平、宽大的长牙构成。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首次描述了铲齿象属动物的存在。科学家们起初认为,铲齿象的下门牙的用途就像一把铲子,用来在水生环境或沼泽中对柔软的植被进行铲、挖等动作。 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铲齿象的下门牙很可能是被用来像镰刀一样切割坚硬的陆生植物。
按照兰伯特的理论制作的铲齿象复原模型。
这个观点首先是美国古生物学家大卫·兰伯特于1992年提出的。兰伯特推测,铲齿象是以陆生植物而非水生植物为食物的,它们在觅食时会用象鼻勾住树干并用门牙进行切割。事实上,铲齿象的下门牙上的沟槽揭示了它们的切割用途。根据兰伯特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现在相信,铲齿象和很多动物一样,很可能只是喜欢涉水,有时会死在水里。
因此,铲齿象很可能在中新世时游荡于亚洲、非洲和北美。它们只是嵌齿象科大家族的一个属类,这个大家族的成员普遍具有改进的、不同风格的下门牙。铲齿象属独有15个种类。密歇根大学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威廉·桑德斯表示,铲齿象达到了“下门牙发展阶段的顶点。”铲齿象极为平坦的下门牙表明,“它们选择了特定范围的植物作为食物”,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同一个地区往往有三至五个甚至更多属类的长鼻目动物共同生活并争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