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颗石藻球(钙质超微浮游植物的一类)的扫描电镜照片
据中国科学报(黄辛 王珊):一根海底岩芯样品中既有四十万年前的化石,又有两百万年前的化石,是“时空穿越”,还是另有内情?
“看,取出来了!”伴随着一阵欢呼声,2月1日凌晨,钻探船“决心号”成功在南海4250米深处获取了第一根近10米长的岩芯。
“第一周的工作完全颠覆了南海‘安静’的形象,200万年前这里曾发生剧烈的浊流动荡。”从船上科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发回来的手记中,记者能感受到他的兴奋之情。
目前,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持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国际大洋发现计划349航次正在南中国海进行。
超微化石有点乱
在“决心号”古生物实验室的尽头,有一个用黑色布帘隔开的神秘小屋,这里就是超微化石组工作的地方,大家形象地称它为“超微小屋”。
超微化石是一种单细胞海洋超微浮游植物化石,在海洋沉积物中分布广、数量大、演化快,是用以确定沉积物形成年代的极佳参照物之一。
上述航次的科学目标是钻取南海基底玄武岩,以获取南海扩张演变的构造历史及其沉积和环境演变历程。因此,科学家们获取了岩芯之后,便迫不及待开始了南海海底的“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