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两次犯错误而被皇帝赏识的高官 (4)

吕端时任开封府判官,日常工作是帮助赵元僖处理州府政务。他即不是赵元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王府亲吏,以“辅导无状”处理吕端显失公允。但是吕端明白,此事归根到底是皇帝教子无方,皇帝不可能自己来承担责任。于是面对朝廷的进一步处罚,别的同僚都痛哭流涕,辩解乞怜。只有吕端上奏自陈“辅佐无状”,声称“臣罪大而幸深矣!”主动要求将自己贬为颍州副使。颍州副使即为颍州团练副使,是个无职无权的小官(从八品),专门安排遭贬斥官员的,名臣李迪、苏轼等人都曾贬官担任过团练副使。

吕端身宽体胖,有点大腹便便。南怀瑾《论语别裁》提到吕端,说他“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吕端确实不笨,从这两次犯错误可看出他的聪明之处。笔者分析,吕端第一次犯错误应该是主动为之。以当时的政治形势,如果继续在开封府干下去,他很可能会受殃及而大难临头。但是如果像赵普那样投怀送抱,卖身投靠参与陷害赵廷美,又违背做人的原则。于是他只好找机会自污,借故远离是非之地。第二次犯错误则是被动的。北宋亲王、节度使、使相知州府事,一般都只管大事,不亲理庶务。皇储尹开封,多在王府官邸办公,不过府衙。而在政府机关处理日常事务的,则是开封府判官、推官及诸曹府院。因此说,吕端作为开封府判官,不应对王府的家事负责。但是皇帝震怒,要追究一干人等的责任,强词夺理只会引火上身。吕端自请外贬,本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宋太宗是绝顶聪明的,在识人、用人方面确有值得称道之处。他对吕端的才能、品行已经有所了解,当初任命他为开封府判官,就是看重其老成持重,打算重用的。吕端如此“识大体”,他焉能不明白个中缘由。于是回答:“朕自知卿”!没多久,下诏恢复吕端的右谏议大夫之职。又过一个月,拜为参知政事。五十七岁的吕端终于脱颖而出,进入大宋朝的领导班子。宋太宗死后,吕端沉着应对,挫败了皇后、王继恩等人另立天子的图谋,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度。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