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西方基因交流有待探索(4)

  韩康信先生研究、报道了大量的考古时期的人类骨骼材料,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殷墟的材料。其研究之详、方法之严密、结论之可靠,可算得上学界之首。有人称他是中国古人种学之开创者,当之无愧。他已发表了好几本专著,是关于新疆、宁夏、青海、殷墟等地考古时期的人类骨骼的研究。在这些著作中,都列出每件标本的测量数据和观察结果。这真是非常难得也使人敬佩。这不仅是因为记录、处理这些数据非常烦琐,没有惊人的毅力难以完成。这些数据也非常宝贵,为同行和后人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从而有可能开辟新的研究途径。他是一名可敬的奠基者。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西北地区古代人群头骨的欧洲人种特征》一文中曾经推测,可能由于当曾有小规模的而不是“有相当规模的西方人群东进”。如果对其研究,是否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证据?

  张银运、刘武、吴秀杰:在我们文章中之所以提到小规模人群东进问题,是针对考古人类学已往的研究结果而言的。因为已往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方人种进入新疆境内的时间主要在汉代以前,还难以证明至少在汉代以前有相当规模的西方人种东进到黄河流域。在我们的研究中,欧洲人种特征分布范围则可能东进到黄河流域。两者讲的不是同一件事,一是讲人种,另一是讲人种特征。举例讲,某个体有那么一两个欧洲人种特征,但该个体不见得属于欧洲人种,因为他的大部分特征不是欧洲人种的。人种特征的分布范围与人种的分布范围可能相同,也很有可能不同,人种特征零零散散地看,其分布有可能更广些。为什么更广些?很可能是小规模的人群流动缘故而不大可能是相当规模的人群流动。这样小规模的人群从一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的人群之中,不大可能显著改变另一地区的人群的种族性质;但在人种特征的扩散上会一代一代地增强。

共5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鬼洞族的秘密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精绝古城中的鬼洞族为何会被毁灭呢,而精绝女王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936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