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告诫:日本永为中土之患(3)


  
  尽管李鸿章上洋洋洒洒四千言折,历陈铁路九利,驳斥反驳之论。但顽固派力量强大,有人上奏批驳:“人臣从政,一旦欲变历代帝王及本朝列圣体国经野之法制,岂可轻易纵诞若此!”
  
  围绕修建铁路的第一次大争论激烈上演,顽固派的攻讦与阻挠铺天而来。
  
  帝国士大夫们纷纷引经据典慷慨陈词上书,西方的“奇技淫巧”会伤害民生,修建铁路会振动龙脉,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惊动山神、龙王的不祥之物,会惹怒神灵,招来灾难……内阁学士张家骧即上奏,历数铁路三大弊端:资敌、扰民、夺民生计。通政使司参议刘锡鸿上奏罢议铁路,指出中国自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在顽固派强烈反对下,上谕否定了李鸿章等人的建议。
  
  清廷发布上谕说:“叠据廷臣陈奏,佥以铁路断不宜开,不为无见。刘铭传所奏,着无庸议。”(《大清德宗实录》卷126,第13页)至此,顽固派取得完胜。
  
  修筑铁路阻力重重,但李鸿章却暗渡陈仓。在斗争白热化的1880年,一条开平煤矿唐山通往胥各庄的铁路悄然修建。
  
  1881年,唐胥铁路修成。这条约10公里的“迷你”铁路建成后,他才正式奏报清政府,并有意称为“唐胥马路”。
  
  唐胥铁路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李鸿章的奔走呼号。李鸿章以其前瞻视野和精英意识,利用地位、名望和关系,顶住各方压力。李鸿章、唐廷枢等在与顽固守旧势力进行的斗争中,不是蛮干、硬拼,而是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如当时为避人耳目,不使顽固派有任何攻击的借口,将铁路讳称“马路”列车称为“马车”,事实既成之后方改真名。此外,李鸿章选修铁路的位置较好.唐胥铁路修建在一个荒芜的人烟稀少的地带,阻力稍小。同时,李鸿章善用唐廷枢。目睹唐胥铁路修建的开平矿务局工程师金达这样写道:“这位干劲十足的总办,虽然面对来自各方面攻击,有愤怒的御史,有迷信的土著,随之时常有朋友和同情他的人离弃了他,但他不顾一切,仍然继续推进工作。”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美国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文化方面,他的管理都是非常的有特色,但是各种各样的总统...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83
  • 花园口决堤,被称之为是世界惨案之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花园口惨案。事件发生于1938年的5月19号,日军侵略中国...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307
  • 黄继光是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面,他在小的时候家里是非常贫穷的,而且当时的时候他的父亲经常会受到一些地主的...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47
  • 在我们科学家的研究历史中都有着无法理解的问题所在,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地理学与生物学领域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2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