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变乱是怎么发生的(3)


  
  这个体系对于帝王时代的中国人而言,可谓再传统不过,“六官”和军帅以下军中官、乡官的编制、名称,都照搬《周礼》,军师以下各级职官,也大多古已有之。一些看似变通之处,也并非无稽可查,比如“天王”,是夏商周三代和前秦、北周等所使用,且理由和洪秀全如出一辙(只有上帝才能称帝),以主将这种军衔秉政,春秋时的晋国(中军元帅、上下军主将和三军佐)和两汉(大将军)都采用过。即便洪秀全的自我神化,严格说也并未摆脱“天子”、“君权神授”的窠臼。
  
  但实际情况却和纸面制度大相径庭。
  
  首先,军师、主将的地位并不平等,也非共同对天王负责,而是天王垂拱而治,副军师以下都对杨秀清一人负责。
  
  其次,表面上看起来井井有条的六官、百僚分工,实际上全然被打乱,真正执掌六部职事的,是东王府属官——东殿六部,六官丞相成为标志干部级别的虚衔,具体工作要听从杨秀清安排;本应听命于天王的各军,也要“听东王将令”,没有杨秀清领衔颁发的将凭、官执照,各路“佐将”和各军主官连“专杀”的权力都没有。
  
  还有一些制度,表面上遵循了常规程序,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如法规、制度、礼仪、冠服、历法,表面上是由杨秀清领衔制定,上呈洪秀全“旨准”,最终决断权在洪秀全手里;再如处决重要人犯,任免高级官员,同样要走“旨准”的手续,但实际上据各方记载,洪秀全对杨秀清的上奏一概“旨准”,且除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三人外,其它官员“概不准奏事”,也就是说,真正管事的不是洪秀全,而是杨秀清。
共22页: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喜糖一般是新人办喜事的时候发的糖果,所以怎么样搭配喜糖的种类就成了每对新人烦恼的事情,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种类...
    历史野史奇闻指数:202
  • 历史野史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