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处古遗址 一年“抢救”文物2000件(4)

  郭京宁也说,文物安全只能靠人防,用警戒线围起场地、限制闲杂人等进入、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监护。此外,还配发了对讲机,随时沟通情况。

  相比起来,白天盯防还算容易,到了晚上,考古队员更得绷紧一根弦,住地就在距发掘现场仅有50米的地方,“这样一旦出事了可以迅速反应。”

  尽管如此,考古发掘过半时,还是引来了文物贩子。郭京宁回忆,那是一个年轻男子,开着一辆车,车牌号用光盘挡着。

  年轻男子每天准时开车出现在挖掘现场,车停一边,他就站在警戒线外观看考古人员工作,不时还能说出一些文物的门道。“本来也没什么,不过与一般研究人员不同,这个小伙子非常喜欢打听出土文物的估价。”郭京宁说,觉得有些不对劲,大家便开始多留心,最后发现原来是个来“寻宝”的文物贩子,“后来可能觉得出土的都是陶片,就不再来了。”

  在多方配合之下,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北京段考古发掘期间,没有发生一起文物被破坏或丢失的情况。

  清洗拼凑还原貌

  这些文物从春秋时期开始,历经战国、汉、辽、金、明、清等时期,延续达几千年。刚挖出来时很多是碎片,需要一片片拼凑成完整的器物。

  文物挖出来只是个开始,如何保护是另一道难题。

  由于考古发掘的现场远离市区,考古工作者们干脆在村里租房子,与工人同吃同住,白天野外发掘,晚饭后直接整理刚刚拍摄的照片和发掘出的陶片,并进行编号,“每处遗迹都要用文字、摄像、表格、图纸四种办法进行记录。挖出来的文物堆满了一个农家院。”

  那段日子,一天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干完活吃饭,吃完饭睡觉,睡醒了继续干活。”郭京宁笑言。

  与工作繁忙相比,更难熬的是独自面对四间房和整筐陶片的寂寞,“后来2006年世界杯开始了,有时候就熬夜整理资料,到半夜等着看球。”他说,如果比赛精彩就看完一场继续工作,不精彩可能就睡着了,“当时有句广告词说,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我印象特别深。”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鬼洞族的秘密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精绝古城中的鬼洞族为何会被毁灭呢,而精绝女王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936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