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原的“恐龙世界”(3)

  “诸葛南阳龙”是1996年春中科院古脊椎所的赵喜进教授带领科研组到内乡进行科学发掘时发现的,为禽龙类一个新的属种,是介于鸭嘴龙和禽龙之间的过渡时期的一种恐龙。复原后,高4米、长7米,很是壮观。

  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张兴辽第一次见到了董枝明,他希望董教授能够推荐几种其他地域的恐龙模型。然而,董教授的回答让他惊诧不已:“你们不必东奔西走了,汝阳县就有恐龙。”

  得知上世纪那段掺杂着惊喜和遗憾的龙骨往事,张兴辽十分兴奋。而后,这一消息引起了河南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在博物馆主管部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古脊椎动物(恐龙、古象)勘查发掘》项目获批,并将汝阳、栾川作为重点突破地区。

  2005年,12月,项目组邀请董枝明、吕君昌这两位古生物学家赴汝阳三屯一带进行踏勘和摸底调查;2006年2月,以董枝明、吕君昌为野外勘查现场指导的汝阳地区恐龙化石调查与勘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四次发掘,“巨型汝阳龙”艰难出世

  恐龙化石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而化石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工作的难度和准确程度。

  “巨型汝阳龙化石保存得基本完整,这样复原起来比较准确。”蒲含勇指着展厅中一组巨大的背椎化石,对记者讲起了以一块偶然出现的龙骨为线索,“巨型汝阳龙”庞大恐龙骨骼化石群的赫然出世,也讲起了4次大规模发掘,长达4年多的化石修复、1年多的化石补配,最终使其复原装架“重生”的坎坷与惊喜。

  2006年9月13日,汝阳县刘店乡沙坪村“洛阳中原龙”化石的挖掘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位村民来到工地现场,找到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副主任张纪明带领的野外发掘队,说他们村十几年前开挖水渠时曾发现过化石,最近在西坡水渠又发现了化石。专家当即对他随身带的一件碎块化石进行了鉴定,确定是动物骨骼化石。发掘队伍赶紧跟随老乡前往发现化石的地方查看。

  化石是在一个水渠边的洞里发现的。发掘队看到一块化石就出露在地表,决定立即挖掘。

共7页: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不推荐你看的:

  • 世界上发现过很多的木乃伊,其中最早的木乃伊就是冰人奥兹。他死于5300年前,在阿尔卑斯山被发现,后经研究是被人谋杀...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38
  • 马王堆是一个墓地,很早前出土了一位马王堆女尸辛追。辛追去世两千多年,出土时面貌保存完好,皮肤还有弹性。马王堆女...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446
  • 在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鬼洞族的秘密让很多人都十分感兴趣。精绝古城中的鬼洞族为何会被毁灭呢,而精绝女王又...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936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中国的文明遗迹不仅仅都是帝王墓之类的,中国也有类似古玛雅的远古遗迹,...
    考古奇闻奇闻指数:725
  • 考古奇闻排行(TOP10)